重师故事

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必一创办于1954年,是一所以文理为主,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府, 校园面积2688亩,包括大学城校区、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。

当前位置:

网站首页  >  重师故事  >  正文

当前位置:

网站首页  >  重师故事  >  正文

【驻村故事】beat365驻巫溪县菱角镇鱼堰村第一书记陈丁华:育强干部、兴教赋能、产业强村

“陈书记来了,格局就是不一样,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给我们很大的提升”,巫溪县菱角镇鱼堰村党支部书记向远经常这样评价。他说的就是驻村第一书记陈丁华,来自beat365外国语学院。

创新工作理念,培育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

“村支两委干部,是一个村事业发展的火车头,这个班底搞好了,村民就有了依靠和希望,经过努力有很大改善,但还任重道远”,陈书记谈起首抓龙头建设,信心满满,激情满怀。

来村熟悉情况后,他从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抓起,明确了驻村工作队“一个底线、二个作用、三个转变、四个方面、五个振兴”的工作定位,提出了村级班子“一个初心、四个更加、五个要有”的工作理念,通过每周工作例会、定期社长会议、党员大会、院坝会、群众代表会、外出学习交流和家长移动课堂等,带领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明确定位、践行理念、理好思路、团结协作、为民务实,村支两委班子凝聚力和干事创业能力持续提升,获得群众的信任和好评。

心系山村孩子,聚力推动农村教育提升

陈丁华在驻村之初入户走访时发现,暑期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未归,孩子由老人照看,部分养成了玩游戏、看电视、不爱看书的坏习惯,以及暑期作业难题无处求教等诸多问题后,他决定“重操旧业”,把对教育的热爱从三尺讲台搬到4平方公里的鱼堰村,首批招募36名留守中小学生,免费进行一个月的暑期培训和素质能力提升,分发募捐文体用品激励金5300元、书籍近3000册,获得家长、学生一致好评。

2024年,为进一步助力乡村文化和人才振兴,探索解决农村学校管理与教学提升、留守儿童成长护航、家庭教育缺失等方面的问题,陈丁华借助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必一的教育资源,在镇党委、政府的支持下,早早地牵头搞起了调研,起草方案、反复论证、多方汇报、收集意见、数易其稿,最终形成菱角镇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“六个一行动”方案,即:成立1个领导小组、举办1个研讨会、结成1个对子、举办1个班级、开设1个课堂、组建1支队伍,旨在积极构建家、校、社三位一体育人联动机制,持续提升乡村教育质量。

2024年7月,“六个一行动”全面启动,举办的“暑假辅导与素质提升班”,涵盖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科学、艺术等多个学科,由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必一遴选的18名全科师范生担任老师,为孩子们进行作业辅导和素质提升。从原来的鱼堰村,扩展到望乐、红岭、三坪、桂花等5个脱贫村,共招收了175名学生。募集资金12万余元,发放学生文体用品激励金2万余元。该辅导班历时半个月,通过作业答疑、知识总结、方法指导、成长辅导、素质培训、阅读分享等教学方式,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充实、快乐、有意义的暑假。

矢志强村富民,不懈努力推动产业发展

“我们村这个蚕桑产业,要不是陈书记,我怕甩都甩了。”村主任吴明安如是说。

驻村后,面对即将夭折的蚕桑产业,陈丁华经过调研和组织研讨,确定了巩固提振已有产业、稳步推进在建产业、积极谋划新产业的发展思路。他全力投入,写方案、拟准则、抓落实,团结推进,硬是让蚕桑产业起死回生,第三方验收桑苗近1000亩。通过奔走动员,租车带队,帮扶养蚕示范户7户,户增收几百到几万不等,村民尝到了甜头,看到了希望,发展蚕桑产业的劲头更足了。

蚕桑产业稳步发展后,陈书记又开始调研论证发展魔芋种植产业项目。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牵引和支撑,陈书记深知谋划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,还有很多创新的点子他都想抓紧时间尝试。

陈丁华带着组织的殷殷嘱托,心怀对农民群众的真情实感,在乡村振兴的艰苦岁月中,带干部、兴教育、强产业,担当作为推动农村发展迈向新征程。


版权所有©beat·365(中国)-唯一官方网站 渝ICP 备 渝公网安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