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术动态

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必一创办于1954年,是一所以文理为主,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府, 校园面积2688亩,包括大学城校区、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。

当前位置:

网站首页  >  学术动态  >  正文

当前位置:

网站首页  >  学术动态  >  正文

湖南大学廖可斌教授来校畅谈《牡丹亭》何以成为经典

3月28日上午,由beat365文学院承办的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必一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讲座暨“精是讲堂”第126期在博雅楼504会议厅举行。本期讲座邀请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、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、中国俗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廖可斌教授担任主讲嘉宾。讲座由文学院王于飞教授主持,学院教师代表及百余名硕士研究生到场聆听。

廖可斌教授首先就“《牡丹亭》何以成为经典”这一议题,循序渐进地提出五个问题:汤显祖为什么从事戏曲创作?汤显祖罢官后缘何投身戏曲创作并以《牡丹亭》开篇?为什么《南柯记》《邯郸记》主题风格大变?汤显祖为什么在写作“四梦”后停止了戏曲创作?如何评价汤显祖与莎士比亚?他表示,对文学作品的研究需回归作者与作品本身,通过对作者生平交游的梳理,以及对文学作品所处时代背景的史料挖掘,有助于从宏观视角把握作者的创作脉络,洞察作品深处的微妙内涵。

随后,廖可斌教授带领师生们层层剖析,揭示了《牡丹亭》成为不朽经典的原因,即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性、爱情故事的传奇性与极致性、深邃的哲理性、语言的精致性、总体艺术效果的完美性。他指出,文学艺术作品能否跻身经典之列,关键在于是否成功塑造经典情节、经典意象与经典意境。在肯定《牡丹亭》文学史地位的同时,廖教授还以辩证思维审视《牡丹亭》,直言其存在的局限性,强调运用辩证方法看待文学艺术作品是客观评判作品的关键所在。

廖可斌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、精彩纷呈,同学们深受启迪,纷纷表示收获颇丰。


版权所有©beat·365(中国)-唯一官方网站 渝ICP 备 渝公网安备